创造宇宙:五行的秘密

“我们看到的每件事都隐藏着我们想看到的其他东西。”
——雷内·马格里特

“世界发展得太快了,”这位成功的中年股票经纪人感叹道。他曾努力工作以获得自己的高级地位和顶层景观办公室,但现在抱怨道:“我只是觉得自己无法跟上正在发生的所有变化。”

他几乎每天都睡眠困难,而且偏头痛。尽管它们在工作日很烦人,但在周六早上几乎变得爆炸性的,要求他每个周末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他通过喝咖啡获得了部分缓解——每天喝近六杯。尽管他的房子已经付清了,他的退休金也已经全额支付,他孩子的大学经费也充足,但他已经四年多没有真正休假了。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人患有咖啡因戒断性头痛,并且由于他不规则的睡眠-觉醒模式而加剧了这种头痛。从阿育吠陀的观点来看,这个可怜人的生活被没有节奏的运动所统治。风元素(Vayu)变得过度并且把他带走了。他需要回到现实(Prithivi),重新找回他一直以来的性格的稳定、稳定和平衡。他需要记住他的真正构成并回归他的本性。

世界是如何开始的...

在历史上的每一种文化中,人类都在推测世界是如何开始的,以及继续构建和统治世界的原则。我们人类一开始的基本兴趣不仅仅是形而上学性质的。一直有一种感觉,通过思考事物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可以理解在我们日常的世界经历中仍然发挥作用的力量。


内在自我订阅图形


在古代世界,这些宇宙推测通常是相当诗意和隐喻的。例如,中国的创世神话将宇宙描述为源自一个巨大的鸡蛋,而北欧神话则描述了从一块冰中出现的原始牛。这两个故事都暗示动物是至高权力表达自己的工具,这种对动物的崇拜在艺术、宗教甚至早期医学的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用更抽象的术语描述宇宙的起源,用上帝无形的声音命令:“要有光。”

人类学家争论过去的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认为他们的神话确实描述了创造的过程。例如,就斯堪的纳维亚人民及其“冰牛”的故事而言,很明显,这个神话主要具有象征意义,其重要性在于叙事所引发的心理和也许是潜意识的内涵,而不是作为宇宙如何真正开始的描述。但现在,在二十世纪末,毫无疑问,宇宙学家相信当前的科学创世模型旨在描述“真正发生的事情”。

大爆炸

根据所谓的大爆炸理论,宇宙始于一个密度难以理解的实体爆炸,产生构成星系的物质,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外推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物质冷却并凝结,形成了星系、恒星和行星。大多数宇宙学家认为,宇宙将继续膨胀,在未来一百亿年里将其已知大小增加一倍。引力最终会克服宇宙的膨胀导致收缩回到中心吗?这种在亿万年时间里膨胀和收缩的振荡宇宙的概念让人想起吠陀中呼吸宇宙的形象——原始造物主婆罗门的呼气和吸气。现代宇宙学家继续争论宇宙的最终命运。

尽管存在一些异议,大爆炸理论仍然是宇宙起源的主流解释。尽管它似乎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我们所感知的宇宙,但该理论提出了一个问题:宇宙爆炸之前是什么?原始实体从何而来?爆炸之前它存在了多长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突然破裂呢?

科学家们以各种方式回应这些询问。对于物理学家史蒂文·霍金来说,这些问题很容易理解,但在科学上却很幼稚。他说,问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就像问北极以北是什么。然而,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伟大科学家并没有那么轻易地忽视这些问题,因为他们在寻找一种统一的理论来定义宇宙产生的基本“物质”。

阿育吠陀与意识

阿育吠陀教导说,意识实际上是物理学家正在寻求的统一原则。意识是宇宙的组织本质,它同时超越并创造了我们感知的世界。宇宙的本质“物质”实际上是非物质。但这种本质的“非物质”并不等同于空虚,因为它内部包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的潜力。可见的世界植根于看不见的纯粹潜能领域——意识。从这个原始意识中,构成宇宙的元素就产生了。

西方科学尚未命名这种统一的本质,并且可能不愿意接受“意识”或“纯粹潜力”这些术语。然而,当我们查看最初的阿育吠陀术语时,发现宇宙起源的这种原始状态,梵语单词 Avyakta 的意思只是“未显现”。隐含之中包含着创造的冲动,在阿育吠陀中被称为 Prakruti 或自然。本质上,阿育吠陀简单地将宇宙描述为源自具有创造本质的潜力场。

现代物理学也将宇宙——由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描述为产生于一个无时间、无空间的点。这是西方思想悠久传统的顶峰。赫拉克利特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断言存在一种基本实体,万事万物都从它而来,又回到它。赫拉克利特将这种原始本质称为逻各斯(logos),它是逻辑和智慧的词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可以被理解为宇宙的统治和生成原则,类似于阿育吠陀的原始意识,在这里,西方和东方的传统听起来非常相似。

阿育吠陀的创造概念不仅描述了宇宙的开始,而且描述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持续的创造过程。阿育吠陀教导说,整个宇宙是通过三个重要原则的相互作用展开的,这三个原则在梵语中被称为“Gunas”。它们是圣泛(Sattva),创造性的原则; Rajas,维护原则;和塔玛斯,破坏原则。我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一切,从基本粒子到星系,都会诞生、有寿命并最终死亡。在这个动态循环中,古纳斯是不断表达自己的原则。

吠陀哲学和五要素

根据吠陀哲学,三个古纳斯相互作用创造了主观和客观现实。在主观领域,五种感觉器官、五种运动器官和意识心被形成。在客观方面,古纳斯产生了五个伟大的元素,或者说 Mahabhutas 和五个微妙的元素,或者说 Tanmatras,它们是滋养我们五个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的量子。五大元素是构成感知形式世界的自然法则。

吠陀圣贤在没有借助复杂的科学仪器的情况下获得了对现实本质的洞察。他们只是简单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并在自己的身体和意识中发现了宇宙的秘密。他们对世界五大元素的理解既简单又深刻。

尽管这种观点起源于古代,但这些概念与我们当前对现实的理解相关,甚至可以阐明我们对西方科学原理的理解。例如,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描述为将火原理或能量应用于由土元素或原子组成的系统。这增加了原子的运动原理(风元素),导致键重组(水元素),从而产生新物质。

类似地,在核反应中,系统内运动原理(风元素)的强大加速克服了强大的核内键合(水元素),当亚原子粒子从束缚中释放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火)。

五要素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系统。我们在西方生活的快节奏生活(这是风原理的体现)破坏了社会凝聚力(水),而社会凝聚力将家庭、社区或其他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是地球原理的体现。缺乏统一的社会结构会导致情感能量(火)的混乱释放,这是当今社会前所未有的暴力水平的基础。

创造的奇迹

通过开始从空间、风、火、水和土的角度来思考世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纯粹的未显意识领域如何与自身相互作用以创造显化现实。这个过程无非是创造的奇迹。

吠陀科学教导我们创造自己的现实。意识,所有可能性的领域,系统地将自己整合到物质世界中。构建星系、行星、山脉和原子的同一智能领域也创造了生物。组织太阳系、季节甚至鸟类迁徙的智慧也是我们头脑中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起源。一首吠陀诗雄辩地表达了这种理解:

个体如此,宇宙亦如此。
人体如此,天体亦如此。
人类心智如此,宇宙心智亦然。
微观世界如此,宏观世界亦如此。

文章来源:

治愈的智慧治愈的智慧
作者:医学博士大卫·西蒙

经兰登书屋 (Random House, Inc.) 旗下部门三河出版社 (Three Rivers Press) 许可摘录。©1997。版权所有。未经出版商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重印本摘录的任何部分。

点击这里为更多的信息和/或订购这本书。

关于作者

大卫·西蒙.医学博士

作为一名经过委员会认证的神经科医生和身心医学领域的先驱,大卫·西蒙博士是 乔普拉福利中心 1996 年与迪帕克·乔普拉 (Deepak Chopra) 会面。大卫多年来一直担任乔普拉中心的医疗主任。他还是许多流行健康书籍的作者,包括 自由地爱,自由地治愈,这是乔普拉中心教授的情感治疗过程指南 治愈心灵 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