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 MBGX2Pixabay

在我厨房水槽上方的窗台上,矗立着一尊巨大的中国佛教观音雕像。她很漂亮,而且很重。九十年代末,我拖着她走遍了中国,从北到南,最后才把她拖回家。她是一个快乐的体重。她让我想起来自“高处”的源源不断的同情心,这也是我们自己的现实。

2000 年代初期,我的儿子乔西亚 (Josiah) 访问了萨拉热窝。他带回了一块有缺口的棕褐色砖块。砖头来到观音膝上坐下。它是从一座教堂(或者清真寺,我不记得了)中分裂出来的,这座教堂在内战期间遭受了猛烈炮击或机枪扫射。那场冲突带来的心碎现在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随后发生的所有心碎。我很感激我的儿子停下来捡起那块砖头并把它带回家给观音。对我来说,它们一起成为“一切的祭坛”。

合一与慈悲的祭坛

“万物的祭坛”是我们自己必要工作的祭坛:慈悲地拥抱这个世界的苦难。毕竟,在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当前和过去发生的远近发生的战争、种族灭绝和暴行,都是我们人类经历所特有的分离和贪婪的迷惑动态的极端例子。

当我看着柜台上的观音时,我看到她膝上抱着那块小砖所捕捉到的世界的苦难。据说观音有耳,可以聆听世间所有的苦难;有一颗心,可以承受一切;也愿意以任何形式出现,以减轻苦难。

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她对“空”的认识之上的。我们了解到,那不是空虚,而是对经验或痛苦的虚无主义的否认。相反,它是空的,没有“故事”或戏剧,没有投射或具体化,也没有反应性。正是这种空虚,让心 最多 空间 以此来毫不退缩地拥抱经验,从而能够接受和祝福。


内在自我订阅图形


世界的苦难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当然,观音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潜在能力。这是世界的苦难要求我们具备的能力;不仅因为 it 需要它的 我们, 还因为 we 需要它的 自己。 如今听到有人说话,我们的心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挑战。我们站在世界的悖论中心,一只脚踩在我们的美丽中,一只脚踩在悲伤中。这必定是我们爱的能力的严峻考验。尽管有所有相反的证据,仍要像爱一样坚持下去。

这种对立的悖论不仅适用于我们与世界的对抗,也适用于我们与自己生活的对抗。无论是英雄还是恶棍,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有时是无意识的)美丽或幸福的参考点,即使在不得不吸收痛苦或悲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对幸福和痛苦的表征是在我们思维的具体化领域中发生和维持的——在那里它们往往是虚幻的;它们永远无法解决,只能预测。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或他人。

因此,压迫和剥削的画布遍布全球——等级制度、权力、贪婪、自利的模式,以及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所了解的“我和我的”的所有破坏性和排他性野心,甚至在生态上——也只是自我系统的“爆炸”形象,我们自己必须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协商和觉醒。

如果我没有足够的意识去认识这种动力,并为它承担责任,它总是会在我体内变成有毒的,事实上,成为佛教所说的三毒:贪、嗔(或嗔)、无明。 ,甚至对自己与生活的关系一无所知。

在其最终有毒或变态的形式中,我什至可以坚持认为,我的状况可以通过他人的痛苦或剥削来解决;甚至消灭整个人口将使我恢复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灭一群人的愿望,从本质上讲,与爱的愿望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内心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排他性、幸福和爱的真实渴望,却以有毒和迷惑的形式悲剧性地表现出来。

强大的 轮回 后果(即我们表面上的世俗和历史现实)都是由投射和妄想活动创造和维持的,并受到“自为”的推动。责任的逆过程总是需要重新拥有我们的预测和主观经验,这表现为当下的自我诚实和自我洞察。当我们认识到自我诚实有助于我们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导致我们的厄运时,所有的内在成长就开始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说出真相的信念来促进我们的觉醒。 我们自己 正如我们所感知的那样,但融合了真诚的意图和对超出我们预测的事物的实际真相的开放态度。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事物本来面目,在这里我们可能会发现事物本来面目——一个清醒而亲密的宇宙——掌握着解决我们痛苦的真正关键。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聚集在一起时 

我不断地被真理的力量所鼓舞——不是教条,而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坐在一起,心连心,努力做到彼此在场,并完全容易受到事物现状的影响。 。据说,当两个或更多的人代表它聚集在一起时,“我就在那里”。

很明显,我们人类的原始神经和荷尔蒙系统仍然表现出压力重重、生存主义、自相残杀的一面——因受伤和疯狂的自我而发炎,并对彼此造成巨大伤害——并没有通过更重要的是,除了有时在我们的小团体中以外,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在共同存在中互相认识是一种健康的奢侈或安全。

即便如此,内心的教诲仍然在召唤着我们。我们必须以敏锐的智慧和同情心对待我们的无知和随之而来的后果,并与之共处。我们是一个身体的细胞,一个接一个地被激活并被引导做出“尽管所有证据都相反,仍要像爱一样坚持下去”的决定。

今天,鼓励我们的一致性、澄清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的个人实践——重新参与反映我们存在真实本质的互惠和亲密关系——也必须与我们在社区中的实践相匹配。这也要求我们真正致力于互惠、真诚的沟通以及 存在 在一起,面对面,心连心。它还要求我们相互脆弱,为我们的生活进行必要的重新考虑留下空间。

甘地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工作不是“解放印度”;而是“我一生的工作”。我一生的工作就是与神一起生活在属灵的真理中,而这正是我所做的。甘地的天才和独特力量在于将正直、透明和互惠的精神融入到他的所有行动中。

当我们的生活成为道路时,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正直(“自身”)和同情心(“为他人”)的双重原则;我们会做任何我们内心认为需要做的工作。我们周围都有一些人,无论是隐藏的还是不那么隐藏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不那么有意识的,都在尽自己的本分。

一起听

因此,当我现在坐在你对面时,并不是因为任何进一步的愿望“告诉你”任何事情,而是一起聆听我们的沉默告诉我们什么,同时不否认自己或对我们说话的声音。 

我承认我也非常热爱树木和森林小径。适用于岩石和悬崖边;生长在沙漠高处的孤松或仙人掌;对于流动的溪流;用于冲浪;对于珊瑚露头。为大沼泽地里生长的芦苇草。对我来说,它们是通往无限的神圣之门。但我也承认,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天日益增长的阴影下,我对你眼中独特的光芒的热爱。他们载我回家。

版权所有2022。保留所有权利。
经出版商许可改编,
国际内传统.

文章来源:

书: 直接经验之法

直接体验之法:不二的生活原则
作者:保罗·韦斯。

保罗·韦斯 (Paul Weiss) 所著的《直接体验之法》一书的封面。保罗·韦斯探讨了对非二元、“非平凡”现实的直接感知,分享了以开放、富有同情心和不断成熟的方式驾驭普通现实的指导。他肯定了人类对现实的“直接体验”的共同潜力——不受我们更相对主义的心理能力的影响——并揭示这种体验是我们意识成长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保罗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观点与世界各地精神传统的重要教训交织在一起,探索如何过正直、互惠和对现实开放的生活,为精神理解、情感发展和同情心的培养提供实用的教导。被古代佛教圣贤视为存在的真义。他探讨了诸如脆弱性、同理心、互惠性、开放性和亲密性等人类品质,并展示了它们如何表达和参与更深层次的意识真理。作者还探讨了佛教和基督教的悟道中的实践智慧教义。

欲了解更多信息和/或订购此书, 点击此处 也可以作为有声书和Kindle版本使用。

保罗·韦斯的照片关于作者

保罗·韦斯 (Paul Weiss) 于 1966 年开始认真练习禅宗和太极拳,并在多个培训和寺院环境中度过了数年,包括在中国的学校和诊所。 1981 年,他在缅因州巴港创立了 Whole Health Center,在那里教授、咨询并提供冥想静修和真心实意强化课程。他是一位终生诗人,着有两本诗集和散文集, 你拿着这个 和 月光倚在旧铁栅栏上:以诗的方式接近佛法。

本作者更多的书籍.